3D 工业相机,智能制造新引擎
3D 工业相机作为工业自动化的关键设备,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它能够精确获取物体的三维形状和表面纹理信息,为工业生产提供了高效、精确的测量手段。在工业自动化领域,3D 工业相机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,推动着智能制造的发展。例如,在汽车制造业中,3D 工业相机可用于汽车车身的三维测量和质量检测,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在航空航天领域,可用于飞机零部件的精确测量和逆向工程,为飞机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有力支持。
1.投资聚焦技术创新与多元化应用投资 3D 工业相机领域应关注技术领先、应用广泛的企业。目前,市场上有众多优秀的 3D 工业相机品牌,如国外的 BASLER、Optonic、StereoLabs 等,国内的知象光电、迁移科技、人加智能科技等。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投入,推出了性能优异的产品。例如,迁移科技的 3D 工业相机采用光栅结构光方案,点云质量处于行业领先水平,已获多项国际化认证。同时,这些企业的产品应用广泛,涵盖了新能源、汽车、化工、家电、金属制造等多个行业领域。投资者应把握市场增长机遇,选择具有核心技术和广泛应用场景的企业进行投资。
2.风险与挑战并存,审慎决策
3D 工业相机行业虽然发展前景广阔,但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。首先,技术风险是一个重要因素。3D 工业相机技术不断发展,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,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,就可能被市场淘汰。其次,成本也是一个挑战。3D 工业相机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,这可能会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此外,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,国内外众多企业纷纷进入这个领域,市场份额的争夺将更加激烈。因此,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,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和挑战,进行审慎决策。
宏观经济与行业发展的互动关系
宏观经济波动对 3D 工业相机所在的机器视觉行业存在一定影响。机器视觉的主要下游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,当宏观经济形势向好时,制造业快速发展,对 3D 工业相机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。例如,近两年经济复苏,在消费电子的带动下,半导体和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复苏,进而推动了 3D 工业相机在这些领域的应用。反之,宏观经济形势不佳时,制造业发展放缓,对 3D 工业相机的需求也会受到抑制。
行业全景解码
1.行业现状全维度扫描
2023 年中国 3D 工业相机市场规模达到 23.62 亿元,同比增长 28.35%。从整体来看,虽然市场增速出现下滑,但 3D 视觉确定性趋势已形成。在不同产品类型中,目前面扫描相机和线扫描相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。面扫描相机具有快速获取图像信息的优势,适用于对大面积物体进行检测和测量。线扫描相机则在对连续运动物体进行高精度检测方面表现出色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两种类型的相机都在不断优化性能,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。
2.竞争格局多维透视
全球及中国 3D 工业相机市场竞争激烈,尚未出现明显市场格局。基恩士市场规模占比最大达 41.05%,LMI 市场规模占比 12.92%,海康威视市场规模占比 5.72%。在中国市场,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企业起步早、规模发展大、技术积累深厚、品牌影响力大,具有较强的设计研发、制造及销售能力,并具有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,占据较大市场份额。但近年来,国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,加快提升自主研发水平,凭借能够提供本地化服务和定制化服务、对客户需求快速响应、供货周期灵活、产品性价比高等优势,市场份额在逐年增长。
市场趋向精准把脉
1.技术前沿动态追踪
3D 工业相机技术不断发展创新,3D 视觉技术正朝着更高精度、更快速度、更强智能化的方向发展。例如,从传统的结构光技术到飞行时间(TOF)技术,再到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应用,相机的性能不断提升。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实现更准确的物体识别和分类,神经网络则可以提高相机的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。此外,多相机融合技术也在不断发展,通过多个相机的协同工作,可以获取更全面、更准确的三维信息。
2.应用领域拓展洞察
3D 工业相机在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,潜力巨大。在新能源领域,3D 工业相机用于电池极耳折弯测量和表面缺陷检测,提高了电池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。在 3C 电子行业,3D 工业相机可实现产品缺陷检测、逆向工程和自动化装配等功能,为电子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。此外,在汽车制造、医疗、文化遗产保护、建筑等领域,3D 工业相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,3D 工业相机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,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。